Friday, October 26, 2007

太复杂了


今天散步时听到可可和乐乐的一段对话:

可可:1减1等于几?
乐乐:0.
可可:5减5等于几?
乐乐:0
可可:30减30等于几?
乐乐:太复杂了.
大家: :))))))))))))))

Monday, August 27, 2007

迷人的足球之夏

今年夏天让可儿加入了镇上的地方足球俱乐部,每周两次活动,一次训练,一次比赛,都在傍晚下班以后。周末的白天还可能加一两场比赛。于是足球成了我们全家今年夏天的焦点。

就在Aurora这么个4万人的小镇,有四千多人踢球,有无数大大小小的足球场 (粗略数了数,大小球场五十多个) 。平时大片大片的草坪就那么闲着。到了夏天,孩子们呼啦都来了。其实这里踢足球的多半是女孩儿,大概男孩更火的运动是冰球。光可儿那个U10年龄女子组就有6、7个队,别看她们都才10岁,这些女孩平均已有3年的球龄。

看孩子踢足球简直是人生 一大乐事。东部的夏天,天地万物生意盎然,郊野一派郁郁葱葱。傍晚时分,夕阳柔软和风送爽,日长夜短最宜户外活动。搬几把休闲椅,在球场外一坐。家人场外鼓气,孩子们在场内奔波拼抢,实在是人间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的最舒心最美的情景之一。事实上, 每个星期,每一天,我都在盼着可儿足球比赛的傍晚。

我从来被朋友称作假球迷。因为我光看球赛,不带倾向性,也不了解球员的八卦,甚至连许多球星的名字都叫不出。这次我成了地地道道的真球迷了—— 我能够随口叫出可儿球队全部13名队员的名字;我了解每个孩子的技术特点和个人风格,我甚至了解其他队的几个厉害的敌手;更要紧的是,我觉得看她们踢球,比看世界杯赛还过瘾。过去很少踢球,现在我自己也开始踢,居然发现自己有时候也能作假动作过人,有时候也能踢出漂亮的球。在帮助可儿的同时,我悟出一个很大的诀窍,就是敢于变化、敢于失败。慢慢地我学到和悟到一大堆战术和技术。可儿也从一只菜鸟,成为队里一员骁勇勤奋的主将。 她做守门员时,表演了不少奋不顾身扑救险球的动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的专注和敬业让我感到惊奇。

俱乐部时间以外,我们天天傍晚踢家庭足球。一般可儿和妈妈一个队,我跟乐乐一个队。乐乐的进球数首屈一指。阖家人其乐融融。

这是个健康舒心的夏天,明年要让两个孩子都进俱乐部踢球。

--------------------------
U10G Stringer team (Czech Republic): Mikaela, Cheyenne,Lauren, Madeleine,Sabrina, Sarah, Katy, Kristen, Robyn, Zalda, Alexandra, Frances, Shuke.

Monday, August 20, 2007

炒股趣事: 什么叫“潇洒”?

今天老婆的工作汇报 -

ling li says: i gained $240 @TMA.
ling li says: i wanted to short Tma at the beginning, but it can't be shorted. i bot and sold it.
ling li says: i will go to the park.

这就叫潇洒。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炒股趣事:勇敢的和雄辩的

得到一些不妙的消息,让老婆把AMD卖掉。

老婆立即执行了,而且还使用margin打了1000股。

我闻后大惊,“老婆你太勇敢了,我只跟你商量卖掉,没说要打呀”。

老婆说:如果卖掉是正确的,打就是正确的。

逻辑正确......我晕。

(其实她那次是打对了。)

Wednesday, June 20, 2007

炒股趣事:猴子效应

最近美国房市低迷,我决定打一打房地产板块。于是short了ACC。

英雄所见略同,老婆也决定short另一个房地产票票LEN。

日后两个单都赚了钱。老婆察看trading activities流水账时,惊讶地发现一个重大操作错误:原来她做反了,她买的 long !

我也赶紧检查自己的股票——我的没做反,却是做错板块了。ACC不是房地产,而是物业管理。

幸好当时都做错了,还有得钱赚。如果作“对”了,反倒会亏。

正如有人说,让猴子去选股,正确率会比人稍高一些。

Tuesday, April 17, 2007

好朋友


今天乐乐放学回家显得闷闷不乐。一问才知道是跟她最要好的小朋友闹意见了。

“今天Kerwin跟别人玩、不跟我玩。”乐乐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我想加入,他就要我从他们的胳膊下钻过。我一钻,他们又把我挡住。我告了老师,老师却说‘Charlotte, I can't hear you!’”

乐乐边擦眼泪边恨恨地道:“以后我再也不跟Kerwin玩了!”

一夜无话。

早饭后,乐乐穿戴已毕,背起书包就往外跑,“Hurraaaaay ... 我又可以跟Kerwin一起玩了!”



Tuesday, April 3, 2007

可儿论美女


在家庭医生的诊所,见一位美少女同一少年相依。回来的路上,妈妈问九岁的女儿:“你看诊所里那位女孩儿漂亮吗?”

女儿答:“一般般!”

“咦?我觉得她长得很好看啊。”

“漂亮不光是长得好看吧。她要知道很多东西,而且喜欢学东西,才是漂亮。”

“你怎么知道她不懂什么东西,或者她不喜欢学东西呢?”妈妈大惑。

“我不知道。但她要是懂得很多的话,就不会跟那个男人在一起了。”

“那个男人怎么啦?看起来蛮帅气的嘛。”

女儿道:“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在那么多人的地方,他一直都在抠鼻子!!”

“这倒也是。”妈妈不得不同意。

女儿还没完。她说:“我觉得她没有妈妈漂亮。”

“???”

“会关心人,才漂亮。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那样细心地照顾我,还带我去看医生......”

“谢谢可儿的赞美。带你看病是妈妈应该做的呀。”妈妈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个女孩儿不会关心人呢?”

女儿理直气壮地说:“你看他们俩坐在一起、显得那么好——她要是关心他的话,就应该告诉他不要抠鼻子。”

九岁的女儿,居然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如此细心地观察周围,实在令妈妈欣然!

Thursday, March 29, 2007

赞美的妙处


在表扬别人方面恐怕谁也不象乐乐那么乐善好施。

那次去到杨丽姨妈家,见什么夸什么:“姨妈长得真漂亮!” “姨妈做的菜太好吃啰!” “你的房子好大哦!”姨妈自然大喜。

社区有一对画画的夫妇招生。妈妈有意让可可乐乐做伴去学。电话里老师听说小的只有四岁,连推“我们不收六岁以下的小孩。”理由是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太差等等。妈妈只好仅为可儿报了名。

第一次送可儿上课时,乐乐也跟了去。乐乐进屋脱鞋、眼睛扫了一圈墙上的画、就开始称赞:“你们这些画太漂亮了!”然后又摇头晃脑地逐个儿观看。那些画多为老师夫妇之作。乐乐一边看一边夸。最后凑到老师家养宠物的地方,叹息道:“太不公平了,你们家怎么还有这么多动物,我们家怎么就没有呢?”

马屁拍到好处。老师说,这孩子虽然小一点,但很懂事。她要是喜欢,就让她来学吧!

从此乐乐每周跟姐姐一起去学画画。


Monday, March 19, 2007

可儿眼中的优秀


九岁的可儿,对男孩子还不大感兴趣。可是以下与妈妈闲聊的一段对话,却颇含“真知灼见”。今录于下。

妈妈问:“可儿,你认识这么多小朋友,有没有一个你觉得特别优秀的?”

可儿说“很少吧”。

妈妈问,“如果你从中选一个做好朋友,你选谁?比如,从N和S中挑一个,你跳谁?”

可儿想了一想,“N。”

“S不是显得更聪明、更优秀吗?”

“S不停地说话,不管别人爱不爱听。还是N比较好。”

“那么”,妈妈问,“昨天晚会上你跟许多男孩一起玩。你对他们有什么评论?”

关于英俊倜傥的DD,可儿说,“扮酷。穿那样的衣服、做那样的发式,好像就是为了show off。”

那位长发披肩的俄罗斯帅小伙WSL在可儿眼里,显得有点不男不女。尤其难堪的是,那帅哥用了浓浓的香水,却怎么也盖不住浑身的汗臭。

对于沉默的RCD,可儿觉得他“还不够nice,对小一些的孩子爱理不理,没有耐心!”

只有那位颇有才气的大哥哥DV堪得可儿称许:“非常友善,有问必答,很有耐心;感觉他很关心别人,特别注意别人的感受。” 是可儿眼里最出色的男孩儿。

这正是可儿关于优秀男孩/女孩的标准:“聪明、友善、关心他人。”


Sunday, January 28, 2007

奇谈怪论二则

高中时个头矮、岁数嫩的“小屁孩儿”,如今早已长成牛高马大的刘总。这些年他走南闯北,肩负重责,以致见识竟比个头又高出许多。下面是他在酒席饭桌上讲的两则奇谈怪论。

奇谈怪论1: 假货比真货好

某局长长期吸国内一种价格奇贵的名牌香烟。一日该烟厂领导送局长一条该种香烟,局长一抽此烟,觉得味道不对,又不敢说是Y的。反复比较,就是不如自己原存的同种香烟。最后专家介入终于确认:局长平时抽的是假货。

原来真货的质量的确不如假货。仿制者不计工本,使用了最好的工艺和材料。因为该烟的品牌效应强,利润实在太高。


奇谈怪论2: 利润比销售高

某名酒企业的实际利润比上报的销售额还高!


因为该企业除了制造销售该名酒,还地下销售空酒瓶和标签儿。

Friday, January 26, 2007

天府纪行

身居荒蛮,却也一直在睁大眼睛关注祖国的进步,也保持着跟亲人朋友的电话电邮联系。这次回国,以为只是亲身印证这些发展,不会有什么东西出乎我的预料。

然而来到成都和泸州,首先是陌生的街道让我吃惊。泸州是我的故乡,读大学前在那里生活了15年。而成都则是我的第二故乡,大学毕业后工作结婚等人生大事件都在那里发生。这两座城市都有我许多的亲人,好友,和故事,很多街道场景都能勾起我的怅想。 如今,经过短短的六年,这两座熟悉的城市似乎已不再熟悉。成都跳伞塔以南,或者泸州六中以上,彻底改换了模样。我去到几条新街,都落得找不到北的可耻下场,最后靠打的士回家。这里昔日的乡坝农田现今高楼耸立,当年的鸡埂小道,今天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歌舞笙庭的城市和城市生活方式,已迅速而成功地向着农村突围。

今天这两座令我魂牵梦系的城市,变富态了,艳丽了,还是那么可爱。

一些钱币变了,也让我出洋相: 改版的百元、五元票,从没听说过的二十元票,还有一元、五角的硬币等等。有一次在小店买烟,数人家找回来的钱,点了半天都点不清楚,嘴里还嘟囔:“从没有见过这种钱......”身边的同学连忙把我拖开——“你晓不晓得,啥人没见过钱?别个还以为你刚从那(监牢)里头出来!”

老朋友们大多混得不错,人五人六的,身份一个更比一个了得。他们富有,体面,多数比过去更忙。依然讲情义重礼数见了面难免轮流宴请唏嘘满怀。在他们的热情款待下,这段时间我的酒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数朋友还是终日忙于应酬。重事业而不注重家庭生活的东方文化,有时对经济发展倒象是件好事。相比之下加拿大那种平静庸闲的家庭生活显得有点浪费资源。

生活在成都的朋友有个不小的进步,那就是基本有了自己的锻炼项目,如网球、乒乓球、游泳及登山等等。这一点,泸州人似乎还落后了半拍。

三个星期,品尝了这里大量的美食。老婆是个馋嘴,经常流着口水观看网上发布的菜肴的照片。她本嘱我把好吃的拍成照片带给她解馋,临了我却一张吃的也没拍。怕显得太土太寒蝉招人笑话。只是把多数见到的朋友拍了一遍。其中一些放在我的msn空间

在泸州的哥哥每日舞剑,并迷上了昆虫。开警车连闯了几次小祸,把DIY造房车的念头给打消了。姐姐忙着炒股和出差,还尽最大可能多陪陪我。他们都有了可以轻松下来的条件——孩子们都大了、都有了比较好的工作。这次看到他们,亲情的感觉十分强烈。算来人生也没几个六年,也许是年龄效应吧,越来越倾向于真情流露。就连妈妈也习惯了拥抱这种舶来的玩意儿。跟姐姐告别时发觉她双眼微红眸光晶莹,我心里一酸,赶紧背过头去说了声再见。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故乡探母

2007年1月年初,我只身一人回中国探望老母。屈指一算,距2000年夏天离开故乡已六年有半。

老母自然是更老了,所幸身体还好。住房在20多年以前还算不错,现在略显得过于“古典”。南方旧宅多此风格,开放得四处透风,屋里跟屋外一般湿冷。平日已习惯着单衣单裤、现在却要穿棉衣毛裤。每天洗澡对我来说是最头疼的事情。其实改习惯也容易,把每日一澡改为一周两浴,立马就轻松习惯了。后来发现一个更舒服受用的去处,洗澡便不再成为问题了。妈妈(和爸爸生前)最不高兴的就是旁边建了另一栋大楼,从此采光大受影响,显得比较阴暗。不过她老人家对这个窝已经很习惯也很满足了,放弃了一次搬住新房的机会。

妈妈喜欢散步,喜欢唱歌,喜欢亲自动手,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例如猜谜和下象棋。相信这是所有生活中最健康的一种。当我痛快答应跟她杀两盘时,我还在遥想当年小小的辉煌。没想到开局就遭到她老一番杀戮,我接连败下两阵,毫无还手之力。妈妈一高兴,从此每天都要杀上几局。在妈妈的培养下我棋力大长,到后来也互有胜负。现在我一想到从此没人陪妈妈下棋,心里就特别不好受。在她的80岁老年组朋友中,尚无人能够胜任这样的智力活动。

后来我给妈妈打电话聊天,很大一部分就是唱歌和猜谜。

妈妈还常参加某药业集团的促销活动。她每年花费数千元在那些延年益寿的保健药品上,赢得一帮年轻男女推销员的敬仰和爱戴,也换取唱歌听喝彩的机会。我真心感谢这些不知疲倦的青年员工——不管那些长生不老药是否货真价实,他们能送老人个好心情就是积德。

过去读书时,寒暑假回家净顾得跟中小学的玩伴一起疯耍。光阴似箭,转眼自己已到中年,也有了自己的儿女,方知父母是多么需要与孩子亲近。这次回国,我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到了泸州,放到与妈妈的朝夕相处。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时装模特





从中国给孩子们带了几套衣服。



女孩就是女孩。她们兴致勃勃地试穿、情意盎然地来回走猫步,就像时装模特儿的表演。


可可说: 谢谢姑姑,谢谢沈阿姨,我很喜欢你们给我买的衣服。


乐乐说: 姑姑是什么啊?阿姨在哪儿呀?她们为什么要给我买漂亮衣服呀?
发两张模特们的照片向姑姑和阿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