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7, 2013

有些真理,耶稣没有讲出来

今天看到有人问牧师“安乐死对不对?”
也有人问「撒旦是疾病的創始者」這樣的觀念對嗎?

牧师回答说:有些問題,神不給答案,就不要再去探究,若不是神給的答案,都是不對的。就好像彼得看見約翰,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21:21-22)

这样的答复看起来有点敷衍。新约说:

约3:12 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约16:12 我还有许多事要告诉你们,可是你们现在担当不了。

很清楚,耶稣的确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说而没说。所以,圣经至少没有包含这些重要的话

我们在教会的幼儿班所讲的圣经,一定比较浅显、简单和故事化,否则孩子们就听不懂。但到了成人组,内容则会广泛和深刻许多。同理,在历史上人类的幼年期,不足小学文化程度的以色列人不能理解一些深奥的事物实属正常,但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人类也不能理解那些事物呢?

宗教受自身条件所决定,应是封闭的。真理没有任何限制,是开放的。

Thursday, May 9, 2013

孤独的保罗




保罗说,我若果癫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什么是谨守?对迷信人,他扮作迷信;对无知的人,他也扮作无知。他在林前8章里说:

============================
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

世上许多事情本无对错。你作与不作完全是顾及到对软弱者的影响。

对真理的追求,不癫狂才不正常;但正是为了谨守”吃祭偶像之物“的原则,却常常要掩饰自己的高峰体验,这是一种何等的孤独!

Tuesday, May 7, 2013

祷告的秘密

----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马太福音 26:41)


以前看到人们祷告,觉得只是良好愿望的表达,至于能否实现,我是没把握的。进入教会以后,才知道这里的祷告者充满了信心。因为神有应许。耶稣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基督徒两项最基本的操练就是读经和祷告。初去教堂我就发现祷告是一种特神奇的能力。

渐渐地,我对各种不同风格的祷告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令人安静的祷告,有让人感动的祷告,有使人振奋的祷告,也有教训人的祷告,以及表达自己、与人论辩的祷告。如果将祷告定义为与神交通的话,后两种祷告是不合格的。我特别喜欢于宏洁的祷告,能很快带领会众进入“灵”的状态;我也喜欢李常受的祷告,大气磅薄,老是让我想起荒原中简易祭坛上的亚伯拉罕。

刚信主时我在网上、书上学到不少祷告的技巧和策略。比如先要献上赞美和感恩,再认罪,最后祈求,等等,挺符合公关勾兑的原则,附带着还有一大堆理论,令我十分着迷。

后来比较深入地接触到保罗等属灵伟人,以及当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有所积累时,我认识到其实我们醒着时一直都在祷告。

祷告的维基定义: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祷告是與上帝溝通(部分基督徒称之为“交通”), 可以是讚美, 祈求, 懺悔或者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

我更喜欢这样的定义:祷告是善的心思意念的集中。

不要小看人的心思意念,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我们说神是听祷告的神,意指祂在听我们的心思意念。如历代志上 28:9所言:“他鉴察众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你若寻求他,他必使你寻见。” 祂并不在乎祷告的言语,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

借助语言的祷告不是无用,而是很有用,但只适用于一处:那就是有多人在场。语言的祷告能激发多人的共鸣,于是大家就可以说阿门了。语言祷告虽有许多限制和不便,但对于牧师和领袖是有用的。

让我们把“祷告”的定义再扩大一点:祷告就是心思意念,心思意念就是祷告。

照这样说,似乎祷告不一定非要跪在那里五体投地,也不一定非要很敬虔安静。但是,在安静之中,心思意念象放大镜一样更聚焦、更集中、能力也就更强大。善是通过感恩、臣服、谦卑、和爱引入祷告的。因此基督徒最讲爱,最强调感恩、臣服、和谦卑。这样,我们的所求必结善果。在这个意义上,就容易理解保罗所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立比书 4:6)。

祝福和诅咒也是广义上的祷告。雅各为法老祝福的故事,就说明那时雅各的定力超强、差不多已经成精。这位饱经风霜的跛足老翁,在属灵的权柄上压倒了高居一国之尊的埃及法老。

不信神的说“心想事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看到有的事成了,更多的事好像没成。不同之处在于“想”的程度或能力。

也说说另一种心思意念。如果一个人动辄生气发火,又常心怀愤怒仇恨,无人可以拦阻。这种心思意念,照样会象祷告一样“上达天庭”从而产生反作用。如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创世纪 18:20)

古兰经说真主不主动做什么,祂只把你的善恶归还给你自己。

所以我们的内心状况的关系重大,需要好好看护。耶稣鼓励我们在属灵的道路上不能停下,他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总结一下:
1)祷告就是心思意念;
2)祷告是有果的:人类心思意念的共同合力决定了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