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5, 2009

早期教育中的“第一推动”

小孩的第一课堂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无论父母准备好了没有,他们自然而然成为孩子最早的导师。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浏览了一大堆,综合后我所接受的主要有一个中心和一个基本点。中心是建立孩子的自尊;基本点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认为这两方面重要,是因为它们可助孩子自动成长,就像上帝对宇宙的第一推动。这“第一推动”能否成功,我相信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效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自学能力。而阅读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

老师说,给孩子念书讲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我们照办了。其实这也是生活中充满乐趣的一部分。在陪孩子读书过程中,我们共同走过一段长长的美好的路。我们读过太多的好书、有过太多的趣事和感慨。长话短说,我们走过了四个阶段:阶段一,呀呀学语时儿歌和诗词。阶段二,幼儿园时中文读物为主。阶段三,小学后英文读物为主,争取在一年内达到自读“字书”(Chapter Books)的兴趣和能力。阶段四,撒手后适当的引导。


我家两位小公主的第一阶段主要由外公外婆完成。很幸运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她们从小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记得可儿3岁时,一次在尼亚加拉瀑布旁登高眺望,诗兴大发,诵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逗得大家直乐。其实孩子不必理解诗词的深意,只要优美并能琅琅上口就够了。


第二阅读阶段是学前读中文读物,主要由妈妈完成。跟专家们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据说读母语(中文)也很好,主要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妈妈把多伦多图书馆能找到的中文书几乎都读尽了。有时候我跟两个孩子读故事,读累了,就把书往边上一放,开始自由发挥:“爸爸给你们讲故事,你们想听什么故事?...好,从前有个很丑的巫婆,她养了一只漂亮的小黑猫......”那时发现我有即兴编故事的特长。孩子们也特别欢迎这种形式,因为故事是开放的:可长可短,由她们定做人物、集体杜撰情节,还可以修改结果。直到现在,当我们出门散步时,还喜欢做“编故事”的游戏:由第一个人开个头,然后大家按顺序轮流编下去,每人每次只能编三、五句。


阶段三的英文阅读主要由爸爸导读。这给我一个机会进修了北美小孩的基本文学课程。我陪孩子读了成百上千本儿童读物,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Peter Pan, Pokahontas, Fox and The Hunting, 等等。阅读中我的英文发音和流畅程度改进不少。还记得四年前我给可儿念的最后几本书出自Magic Tree House系列,和Nancy Drew系列。从那时起,可儿的阅读兴趣被挑起来一发不可收拾。她急不可耐地开始自己看字书了,越读越快,越读越厚,她终于摆脱了我。从那以后她平均每周读完大约三本“字书”(有时甚至一天两三本)。就连哈利波特那样的大部头,她也只需三、四天就能读完。

撒手阶段是愉快的和充满成就感的,就好像造出了第一类永动机。当可儿不再愿意听我读书时,当她嫌我读得太慢或者发音不准时,我很乐意追着她请教这个词儿怎么读、那段话怎么念、能不能把这一节念给我听听?一脸虔诚,内心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她的学习成绩,在三年前的EQAO测试中得到检验。EQAO (Education Quality and Accountability Office, 可儿将之戏称为 Evil Questions Attack Ontario)是安省学校排名考试,包括英语和数学两大类测试。那时可儿在三年级,成绩报告清楚显示,她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成绩均为全校第一,居安省前1%;她的数学居学校前8%,安省前5%。从那时我对她撒手了,从此再也没有管过她的功课。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夸她,夸她不仅能读小说(fiction),还能读非小说类(non-fiction)书籍。

一咂眼陪乐乐读英文书也快一年了。我们现在最喜欢的书是David Adler的“Cam Jansen”系列,讲一个具有神奇记忆力的女孩解决不同的谜团的故事。Paula Danziger的Amber Bown系列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Paula使用第一人称(I, Amber Brown)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故事,讲得那么细致那么神气活现,真是了不起。现在乐乐已经可以自己读一些侦探故事了。

苏芮有一首歌唱道:“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到受益最大的是我自己。由衷地感谢孩子们,感谢她们在寓教于乐中对我进行的成人继续教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