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乃是个多彩的舞台,我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世界又是个丰富的游乐场,我们嬉戏人生、游历发现。一代又一代,我们如梦般往来穿梭。如果大家都安心于表演和体验,世界就是完美的。在一个完美的世界,宗教和真相都是多余的。
问题是,在这里有很多人并不安心。
这些不安心的人中,有一小部分人对这个舞台和游乐场感到厌倦和好奇。也许是直觉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定有蹊跷,于是他们决心要找出这个真相、出离虚幻。这些人中多有帝王将相、富豪之辈、或睿智沧桑之士,他们往往已经得到了很多,才产生出离和超越这个世界的愿望。悉达多王子(释迦牟尼)出身皇室,是这群人的一个代表。他所成就的佛学,正是为满足这小群人的超越的需要。佛教虽然也施泽于普罗大众,但出家者须发愿一生放弃世俗、心无旁骛追求真相。所以,佛教本质上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出世的宗教。
另一部分人,在这个世界活得十分冲突纠结。任何健康、财富、权利、爱情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如意,都可能让人们痛苦不堪。人们迫切需要安慰和救赎,以便在这个世界活得不那么痛苦。耶稣、穆哈默德出身贫寒,他们的宗教,主要也是为安慰痛苦的人。这些人因痛苦而软弱,需要一个强大的父亲或大哥;教义中的谦卑、认罪、敬畏、盼望,都是有效止痛的良方。这些人组成了世界的大多数,他们只愿过得更好,而无意离开这里。基督教和穆斯林教,旨在帮助这些个普罗大众,在本质上都是入世的。
简言之,出世的佛学,其对象是少数人,目标是追求真相。而入世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是为多数人寻求安慰。它们都帮助这个世界、使它成为更好的生活环境。
明白了这一点,佛陀、耶稣和阿拉,就不必互相挑战和争吵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的病症而下的不同的药。他们当相互尊重才是。
如果你相信有神,你会大大地感恩:神通过不同的方式,关照不同的人群,满足不同的需求,那是何等的慈爱和体贴! 要是你不信有一个万物之主,那么从“市场”的观点,你也能解释这种现象:宗教是被人们的需求所产生出来的。
问题是,在这里有很多人并不安心。
这些不安心的人中,有一小部分人对这个舞台和游乐场感到厌倦和好奇。也许是直觉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定有蹊跷,于是他们决心要找出这个真相、出离虚幻。这些人中多有帝王将相、富豪之辈、或睿智沧桑之士,他们往往已经得到了很多,才产生出离和超越这个世界的愿望。悉达多王子(释迦牟尼)出身皇室,是这群人的一个代表。他所成就的佛学,正是为满足这小群人的超越的需要。佛教虽然也施泽于普罗大众,但出家者须发愿一生放弃世俗、心无旁骛追求真相。所以,佛教本质上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出世的宗教。
另一部分人,在这个世界活得十分冲突纠结。任何健康、财富、权利、爱情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如意,都可能让人们痛苦不堪。人们迫切需要安慰和救赎,以便在这个世界活得不那么痛苦。耶稣、穆哈默德出身贫寒,他们的宗教,主要也是为安慰痛苦的人。这些人因痛苦而软弱,需要一个强大的父亲或大哥;教义中的谦卑、认罪、敬畏、盼望,都是有效止痛的良方。这些人组成了世界的大多数,他们只愿过得更好,而无意离开这里。基督教和穆斯林教,旨在帮助这些个普罗大众,在本质上都是入世的。
简言之,出世的佛学,其对象是少数人,目标是追求真相。而入世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是为多数人寻求安慰。它们都帮助这个世界、使它成为更好的生活环境。
明白了这一点,佛陀、耶稣和阿拉,就不必互相挑战和争吵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的病症而下的不同的药。他们当相互尊重才是。
如果你相信有神,你会大大地感恩:神通过不同的方式,关照不同的人群,满足不同的需求,那是何等的慈爱和体贴! 要是你不信有一个万物之主,那么从“市场”的观点,你也能解释这种现象:宗教是被人们的需求所产生出来的。
1 comment:
以下奥修的一段话,是很好的脚注和补充:佛陀是偏頗的,瑪哈維亞是偏頗的,耶穌是偏頗的,穆罕默德也是偏頗的;他們都有一個既定的途徑。他們的偏頗是因為你們-對你們很深的慈悲與怜悯。他們堅持在一個既定的途徑上;用他們的一生繼續堅持著。他們說:「其它的方式都不對;只有這個才是正確的。」那只是要在你身上製造出信念。你是如此不信任、如此的充斥著懷疑,所以如果他們說這條路行得通,其它的路也能到達,你將誰也不跟隨。所以他們堅持只有「這條路」能引領你到達。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