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4, 2013
Monday, January 21, 2013
旧约创世纪的意义
——一神论和神爱世人说
旧约与其说是一本文集,更像是一座犹太图书馆。里面有传说、律法、历史,有道德、智慧,还有诗歌、剧本、情书、故事、预言等,洋洋大观。
这座图书馆的核心部分是律法。后来的犹太教和穆斯林教都建立在其律法的根基之上。大约因为这个原因吧,旧约常常给人以沉重、刻板、因循守旧的感觉。可是鲜有人知,旧约在其创作的年代,却是很激进的。可以说旧约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观念革命。
在3000多年前以色列人生活的周边,希腊、罗马、亚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迦南、无一例外都是多神文化。在多神文化中的众神都有自己的超级特长,比如有的善诗歌、有的管酿酒,有的会奔跑、有的能打仗。总的来说他们性情直率甚至暴躁、都是有缺点的。这些神就跟一群野蛮的邻居一样,终日惹是生非、吵吵闹闹。值得指出的是,多神传说中的人总是处于极其卑微的地位,他们形象丑陋、品质低劣、没有目的、没人顾惜,他们象爬虫一般匍匐在众神脚下、可怜地在强权中苟且求生。
据考证,上述那些传说,包含了人类起源的所有故事模板。上帝造人、亚当夏娃与禁果、诺亚方舟等故事,都来自周边的神话传说,无一出自以色列人之手。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一群以色列人突然开始改编这些神话、给神话故事赋予崭新的意义。在他们的重新创作中出现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单一的神,和一群为神所爱的人。
以色列人的神,是夕在永在的、创造天地万物的、唯一的、绝对的、全知的、全能的、无限的、完美的(公义圣洁的)、没有形象的神。
以色列人的神,也是爱人的神。人在这里才赢得关爱、享有了管理这个世界的殊荣。
这个“一神”意义实在太大了。有了如此一个完美的神,才可能为普世确定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
也正因为有了如此一个爱人的神,人类才有资格拥有尊严。
从这个人口和疆域都十分渺小的民族产生的这种新思想,发展成为支撑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础。
虽然旧约圣经没声明写的都是神的话,保罗的一句话,却挑明了这本犹太宝典确为神的默示。现在的研究者也实在不好解释为什么那么些以色列人,突然都一致接受了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从今天来看,这种观念完全颠覆了当时的多神论。
耐人寻味的是,旧约开编的年代,正巧是《吠陀经》传播、印度教兴起的时期。而旧约完成之时,也正是释迦牟尼和老子孔子的年代,紧接着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
Thursday, January 17, 2013
世界的真相
一支笔
——虚构的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是想像出来的精神产品。是你我大家共同想象出来的。
例如现在你手里拿了一支笔。你的一切感官,甚至别人的感官,都一致同意这是一支怎样怎样的笔。其实这支笔、以及你的手、眼、甚至你的脑,都是精神产物。严格地说,它们全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除了绝对精神,什么也没有。
你看到的和正在经历的,都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准备的。
哪怕这支笔突然变成了一根筷子,我们也无法发现这种变化。如果这事儿真的发生,所有的证人证物都会坚信你手里一直拿着这根筷子。我们大家是“一”。

物质世界是精神产品,这就是真相。
秦始皇
——虚构的历史
时间、历史同空间一样,都具有空性。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包括书上写的、别人说的、自己记得的,也是神的创造。严格地说,它们全都不是“真实”的存在。除了绝对精神,什么也没有。
整个过去、全部历史也是精神为你准备的。它们就像一座座石碑、一道道风景、一排排路标。
例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历史长河中,有个人叫秦始皇。这个人是为我们准备的,与众多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一起交互混合,通过某种形式让我们从中受益。如果神出于某种神圣的原因让这个人消失,那么一定所有的物证都会连同我们对秦始皇的记忆一同消失;那时我们所知道的整个历史将会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非常地不同。但那一套历史的一整套故事,每个细节依然合情合理,跟今天一样。
历史也是精神产品,这就是真相。
如果爱她就接受她的过去
不少反感基督教的朋友有如下看法:耶稣是圣人,但教会、基督徒、基督国家却少有耶稣精神。他们都可以列举很多历史事实,比如宗教法庭、新教排犹、印第安杀戮,等等。
对于这些历史,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的确如此。我基本赞同这些指控。我们看到的甚至远不止这些。这是历史事实。
一些基督教国家显得比较外向比较凶悍,这也是事实。
我无意站在哪一方向谁争辩,只希望大家多一点对人类历史的宽容和谅解、少一点仇恨和纠结。有几件事儿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1、西方文化主要由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战士文化组成。西方文化中的丑恶事实不仅仅因基督教文化造成。
2、一个基督徒,同时也属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同时也是一个“人”。是不是因为他个体犯了罪,就说明他所在的这个宗教很坏?这个国家或民族很糟糕?整个人类都很坏?我比较倾向最后一个答案。
3、国家是EGO的集体意志体现,其野蛮性表现的更加赤裸裸。所以不能说哪一个基督教国家打仗、掠夺、做了坏事,就是基督教的错。非基督教国家也侵略、也杀人放火。
4、历史上教会虽然有很黑暗的时期,但从积极方面去看,千百万基督徒凭着信、望、爱,也创造出不少美好的基督教文化遗产。
5、现在的地方教会通常还是温暖、安静、多有心灵寄托的地方。
纵观人类历史,罪恶实在是太多了。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我们需要慢慢接受难以面对的历史,慢慢化解仇恨和诅咒。我认为光站在一边指责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负责。我们不但应对人类的今天负责,还应对人类的历史负责。我们要忏悔人类过去犯下的错误,更要祝福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那么你就必须接受她的过去、并对她的未来满怀希望。
如果你不知道是否真的爱她,但你“打算”接受她,那你就得准备接受她的过去,并准备帮助她建立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人类也是如此。
我们爱她吗?我们打算接受她吗?
对宗教也需要宽容
问题1:某个宗教到现在,还动不动就说别人拜偶像,不信其教的其他人是野蛮的
宗教都是排他的。佛教起初也很排他,现在比较包容。基督教过去很霸道,现在尽管也批评批评别的宗教,但真的也包容多了。
教义里面有些东西,比如说“反偶像”,其实是没错的。用自己的教义来批评别人,相当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没错。如果强迫别人也顺从自己的观念,那就有问题了。
问题2:自己今日的富足物资生活不是建立在别人血汗上,而是所谓的神的恩典,而且要一直掠夺地”被恩典“下去
随便拿美国为例吧,首先“国家”是美国的第一属性,因此掠夺他人暂时是免不了的。非基督教国家也会侵略、也会杀人放火。
基督教不支持和宣扬掠夺。
而感恩没有错。
美国富裕,基督徒感恩,认为一切生活供给都是神的恩典。感恩没有错。
换一个贫国,基督徒也感恩,也认为他们的生活供给是神的恩典。感恩总是好的。
我们常常强调对人要宽容。其实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宗教都应当宽容。
如果我是个印第安小孩
将心比心,我们都能理解这些可怜的印第安人,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活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群邻居,关系搞得不好,最后被杀、被驱逐。实在比窦娥还冤。
不过“假如我”能从当时的情形做个旁观者,那么两族间的摩擦还真的很难分清谁对谁错。起先你偷了我一只鸡,接着我宰了你一条狗,后来你伤了我的小孩,EGO就一怒之下 ... 矛盾升级,最后大打出手、强者灭了弱者。在野蛮的时代荒原,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就连两口子吵架也会有类似的情形。老公指责老婆不尊重,老婆说不尊重你是因为你不爱我;老公说不爱你是因为你太刻薄;老婆又说我刻薄是因为你从不体谅。。。双方都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一个小小的误会可能酿成重大的悲剧。要说是谁的错,似乎两者都没错、或者说都是对方先错。那都是EGO的错。
人们常说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族群之间更不是讲理的地方。
人类的仇恨就是这样滋长蔓延的。
如果这个印第安小孩正巧是个觉悟者,他也许会帮助族人驱逐这些新邻居,不成就与他们媾和,或两者都不成,就只剩下逃亡。
然而这个小孩了解EGO的自私、贪婪和凶残,也深知在这些凶残后面其实都完美无暇,是与自己共同的灵。因此这小孩应该不会仇恨这些新邻居。
现在似乎家庭和邻里越来越文明了。但国家之间基本还是野蛮相向。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耶稣佛陀的出现,实在就是为了拯救这些胆小可怜的EGO,使他们多一些爱和怜悯,少一些搅扰和忧患。
至于这些新邻居正好是基督徒,那么他们首先是一群人,一群跟他们生活的时代、文化分不开的人。
这些新邻居有许多属性。比如,1、他们来自英国;2、他们是基督徒;3、他们是人。
我们能不能通过他们的恶劣行径就得出以下结论呢?——1、英国人都很坏;2、基督徒都很坏;3、人都很坏。 我认为最最本质的答案是3,人都很坏。
也不排除推论:1、英国人看起来很懂文明礼貌,但骨子里很凶残;2、基督徒满口仁爱,但骨子里很凶残;3、人不可貌相,骨子里都很凶残。
另外,如果把西方文化中的“恶”都归罪与基督教,似乎有失公允,因为基督教文明只是西方三个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没有基督教,猜想人类也会有各种野蛮行径去填充那漫长的一个半世纪。
我们对人讲宽恕,也应该对人类的历史宽容一点。如果看一些正面的东西,比如传教士如何无私奉献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穷困人们的事实也是很多很感人的。
最近在茶轩看到一句话,很喜欢。大意是:多一些感动,少一些激动,不要冲动。
虚拟现实 vs “色不异空”
Thursday, January 10, 2013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