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6, 2013

宗教的形式和本质

宗教提倡的谦卑、认罪、服从、感恩、匍匐敬拜等美德,都是为了对付罪。

一、自我 vs 罪

人类的罪,来自“自我”(EGO)。

人类和动物界植物界甚至微生物,都有某种“自我”意识。它们的第一需求就是保护和发展作为存在的自身。个体有个体的自我,集体种族乃至国家有集体种族乃至国家的自我。

对人来说,自我是以身体为居所的智力、健康、思想、意见、观念、经历、能力,以及所拥有的外在标志,例如名誉、财富、地位,等附属品。自我有一些正面的意义,就是具有警戒、反抗、适应等能力以保持个体继续存活。除此之外,“自我”更多的是一股极具破坏性的力量。

自我的特点是畏惧死亡、渴望发展。由于自我膨胀的欲望使得心灵失去安宁、产生EGO之间的冲突,这就是,就是撒旦

我们从一生下来起,就有一个“自我”的雏形,这是圣经所指的原罪。随着长大成人,我们一生都在建造和发展这个自我。从生到死,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个自我,这是一个充满恐惧的自我,表现在它害怕失去生命以及附加在生命上的一切。为了排除这种恐惧,它贪婪地企望得到一切可能和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如财富、名誉、情感、知识以及寿数。它让我们充满了焦虑。人类所有的恶,都发端于自我。大至种族冲突、世界战争,小到兄弟反目、夫妻不合,无一不是靠着“自我”的驱动而产生的。

然而阳光下面本没有新鲜事,脱离了神我们就离开了神圣的生命,世间的一切都是虚空。圣经揭示了“自我”是一个假象,而我们多数人却把它当作是宇宙间最最真实的存在。“自我”成了人类一切利益追逐的原动力。

二、自我 vs 宗教形式

一个正确的宗教,其主要社会作用就是减少罪恶,营造安宁,使世界的“身与心”有所平衡。

宗教的许多作为,看似奇奇怪怪、或无章可循、或形式主义,在本质上却高度一致。例如基督徒最基本的几样美德——“谦卑、认罪、服从、感恩、匍匐敬拜”——本质上、这些美德帮助我们放下自我。佛教称放下执著,道教宣扬清净无为,均同理。


一旦不纠结于自我,就不会为昨日懊悔、也不为明天发愁,就不计较名利得失,自然少了焦虑和愁烦,少了怒气和争斗,少了仇家和对手。

当我还信奉无神论时,认为宗教及其宣扬的“放下自我”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鸦片,出于教化目的、是一种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的善意谎言。

这样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如果一件事儿应当这样做,其后面必有利益之外的理由。例如圣经里说,你们要爱神。如果这是真理,那么爱神的理由应该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处。我们爱神更因为神是值得爱的,神的本质是爱,人的本质也是爱,因此,不爱、则错了。同样,我们应放下自我,不仅因为放下自我可利己利他,更因为“自我”这种感觉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自我是虚空的,自我是一场骗局。放下自我越彻底,越接近真理。

No comments: